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通过对原料的切配成形,可使菜品中的原料形态得到确定,使原料的大小、主辅、比例达到()。

A.富于变化

B.推陈出新色

C.协调一致

D.各具特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通过对原料的切配成形,可使菜品中的原料形态得到确定,使原料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花色菜的配置手法中的排是将色、味不同的原料加工成同形,然后隔片重叠,间涂糊状料,重叠为一个整个()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在厨房范围内,()是指构成产品的原料耗费之和。

A.菜点成本

B.人工成本

C.商业成本

D.燃料成本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烹饪原料组配的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某厨房某日的菜点销售额为1035元,其中全部耗用原料成本500元,有关主管部门规定这个厨房的销售毛利率为50%,试求实际销售毛利率为多少?实际毛利率的相对误差为多少?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根据烹调方法加上原料色香味形命名的菜肴有:雪花鸡、香酥鸭和砂锅大鱼头等()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的工艺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从废液中提纯并结晶出FeSO4·7H2O

Ⅱ.将FeSO4·7H2O配制成溶液。

Ⅲ.FeSO4溶液与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混合,得到含FeCO3的浊液

Ⅳ.将浊液过滤,用90℃热水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FeCO3固体

Ⅴ.煅烧FeCO3得到Fe2O3固体

已知:NH4HCO3在热水中分解

一、Ⅰ中,加足量的铁屑除去废液中的Fe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二、Ⅱ中,需加一定量硫酸。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述硫酸的作用()

三、Ⅲ中,生成FeCO3的离子方程式是()。假设FeCO3浊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有部分固体外表变为红褐色,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四、Ⅳ中,通过检验来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的操作是()

五、已知煅烧FeCO3的化学方程式是现煅烧464.0kg的FeCO3得到316.8kg产品。假设产品中杂质只有FeO,则该产品中Fe2O3的质量是()kg。(摩尔质量/g·mol-1:FeCO3116Fe2O3160FeO72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某同学采用3.5微米的钨粉为原料通过稳定液相烧结技术制备W-10Cu与W-7Ni-3Fe两种合金,其设计的烧结条件是:在氧气中于1420℃烧结1.5小时,烧结后,两种合金的相对密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某筵席有两种点心成品,甲种点心用草莓酱300克(已知草莓进价每千克10元,熟品率70%),其他原料成本13.2元,乙种点心用面粉750克(每千克成本2.8元),鸡蛋1200克(每千克成本6.4元),其他原料成本7.5元,求点心总成本。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加氢装置随看运转时间的增长,加工原料量变大,需要通过提高反应温度来补偿活性下降。()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在塑形成形中,变形区内的金属受拉应力的影响越小、受压力的影响越大,则塑形越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简述新农药制剂的研究程序

a)调查研究:了解原药的基本性质,这是农药制剂化顺利进行的基础

i、基本物性:外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蒸气压、闪点、爆炸性、相对密度或密度、粘度、吸潮性、pH值等。

ii、溶解性能:在有机溶剂、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及分配系数(正辛烷/水)。

iii、稳定性能:对热、湿度、光照、碱和酸的稳定性;在水、有机溶剂、填料辅助剂、包装材料和土壤中的稳定性及吸附性。

iv、生物特性:作用方式(触杀、胃毒、熏蒸、内吸传导、渗透等)和作用点;防治对象、适用作物范围、使用时间、剂量、方法、药害和抗性等;急性口服和经皮毒性及刺激性等

v、农药使用时的外界气象、土壤水质环境和条件,了解对农药剂型和性能的具体要求

vi、深入了解防治对象的生活习性、为害过程、为害时的生育阶段、生理生化特点和薄弱环节,同时了解保护对象生态生育特点及施药时的气象、土壤、耕作制度等环境条件,选取充分发挥药效的最好方式和过程,为设计合理的剂型和配方提供依据

b)剂型及配方设计和样品制作

a)为达到习性和为害药途径和选择剂型必须首先针对病虫草鼠害的生活特点及薄弱环节,选准物化性能、作用机制与给物特性相对应的农药品种和加工剂型

b)属于毒性低或保护性的农药,较好的剂型是乳油、超低雾剂等,但常因原药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局限而粉剂、悬浮剂、干悬浮剂、粉剂、可溶性粉剂等

c)毛细管传导作用或具熏蒸作用的农药,或在特殊条件下使用的非内吸性农药,均可制成粒剂

d)具有一定蒸气压的农药或在受热条件下可挥发或升华的原药可制成熏蒸性制剂或烟雾剂

e)高熔点的固体原药易粉碎,易制成高浓度的母粉、可湿性粉剂和烟剂等,而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原药易加工成乳油、油剂和微胶囊剂等

f)根据原药本身的有效剂量和每亩可以均匀周到施用的最低用量,确定制剂有效含量,进而对有关的溶剂、载体、填料、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特殊添加剂等助剂品种和用量、成型方法等进行系统比较

g)通过主要性能的测试,选出l0个以内的代表性样品进行室内生物试验,确定1~3个最优配方

h)用原料易得、方法易行的制作工艺提出10公斤左右的样品进行小区田间试验

i)考察药效(速效、残效、防治谱等)、安全(适用作物和周边作物的药害和毒性)为主,对原料、设备、能源、包装等成本因素未作周密细致计算

j)研制混剂一般用可湿性粉剂或乳油制成不同配比的混剂和同剂量的各单剂作对照,进行毒力(或药效)、药害和毒性试验,选出综合效果优良的混剂配比、总浓度和使用量

c)提供多点试验样品,确定工业化配方

a)根据药效、药害、毒性等生物试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再结合原料、设备、能源、包装等工业化条件,对新制剂进行综合性评价,改进和调整配方。通过室内试验观察若无异常,便可提出50公斤到一吨的符合工业化实际的样品进行多点扩大试验,肯定其实用化、商品化价值

d)若制剂的初步配方和应用效果具有专利性(新颖、先进)可提早申请专利

e)实用化研究和登记注册

a)稳定性、适应性考察:通过高低温贮存和常温存放试验后对制剂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在实用条件下物理性能的适应性进行考察,使之达到规定的要求,并确定产品质量标准和测试方法,同时对原料规格、包装材质和形式设计作合理选择,包装标签上应包含有农药检定部门规定的内容.

b)选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求取最佳工艺条件,制定安全操作、“三废”处理和环境保护等措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设计,并测算生产成本和经济效果.

c)为登记注册提供数据:在大面积试验基础上提出药剂应用范围、作物对象;混用适否,混合后的增效倍数,对比试验;使用浓度、用量、次数、适期及配制法等施药方法;贮存和使用中对人畜作物的安全事项、残效期、收获适期、动物试验的急性毒性(口服、经皮、呼吸道)数据;产品质量标准及分析测试方法,产品理化性能和稳定性数据等。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