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赠别二首杜牧(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以下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是杜牧写给相熟的歌伎的。其一盛赞了她的美丽,其二表达了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缠绵悱恻

B.《其一》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寥寥数语把歌女的青春美貌和高洁品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C.多情却似总无情二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不得不无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D.《其二》本是写惜别之情,却浓墨重彩地写了一支蜡烛。蜡烛有心是有芯的双关。诗人把蜡烛拟人化,蜡烛燃到天明就好像垂泪到天明,仿佛诗人离去之后,歌伎坐在桌前相思等待的样子

答案
收藏

D、《其二》本是写惜别之情,却浓墨重彩地写了一支蜡烛。蜡烛有心是有芯的双关。诗人把蜡烛拟人化,蜡烛燃到天明就好像垂泪到天明,仿佛诗人离去之后,歌伎坐在桌前相思等待的样子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赠别二首杜牧(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以下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芳草一意象,最早来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草并没有感情,但因为它远接斜阳,让主人公感到了难为情,所以称为无情

B.抒情主人公独倚高楼,从斜阳站到月明,夜不能寐,借酒消愁,结果却更添了几分乡愁,将一个思乡情切、颓唐萎靡的游子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C.这组词的思想核心仍然是乡愁别恨,但意境开阔、宏大,读来颇有豁达、开朗、爽利之感,冲淡了羁旅的愁意

D.上片写景,下片直抒胸臆,阔远之景与深挚之情有机统一,使得深挚的感情更趋于颓靡,是以离愁别恨为主题的词作中的佳品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强调三从四德, 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B.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C.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八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苏幕遮·范仲淹(一)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二)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以下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芳草一意象,最早来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草并没有感情,但因为它远接斜阳,让主人公感到了难为情,所以称为无情

B.抒情主人公独倚高楼,从斜阳站到月明,夜不能寐,借酒消愁,结果却更添了几分乡愁,将一个思乡情切、颓唐萎靡的游子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C.这组词的思想核心仍然是乡愁别恨,但意境开阔、宏大,读来颇有豁达、开朗、爽利之感,冲淡了羁旅的愁意

D.上片写景,下片直抒胸臆,阔远之景与深挚之情有机统一,使得深挚的感情更趋于颓靡,是以离愁别恨为主题的词作中的佳品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回答下列问题:奶奶家有几个儿子()

A.1个

B.2个

C.3个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杜牧--唐代--诗歌

B.《老人与海》--海明威--英国--小说

C.《祝福》--鲁迅--民国--小说

D.《师说》--韩愈--宋代--散文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风入松•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注】瘗(yí),埋葬。相传庾信作有《瘗花铭》,今不存。以下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显出密中有疏的特色

B.词人对妾室有颇多赞美之词,这其中黄蜂频扑秋千索一句,是从正面烘托佳人纤手香凝

C.这是一首咏物怀人的词。西园是词人和妾的居所,二人曾恩爱异常,只是物是人非。幽阶一夜苔生,可见此词作于去妾离开后不久

D.一般来说,为了避免睹物思人,活着的人都不忍心再去旧日之所,而词人却依旧赏新晴,仿佛佳人仍在,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他却无所动容,可见男子薄情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列文段中的对话,回答下列问题。南辕北辙()

A.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B.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C.要相信自己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注】陈琳:建安七子之一。以下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温庭筠身为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见弃于当时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

B.诗人借用陈琳荒废的墓地,暗指当世不重贤才,放任一代文豪的墓地荒芜。又因此联想到曹操推行九品中正,想到铜雀台如今也该荒凉了。这也象征着一个重视贤才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C.从诗起笔起,诗人对陈琳的不屑和傲慢就见诸纸上。他用飘蓬等词形容一位大文豪,足见陈琳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之低下

D.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佳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别州民白居易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裳(注)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注)甘棠:《诗经·召南》有《甘棠》一诗赞美召伯。据说周朝召伯南巡时为了不惊扰百姓,在一甘棠树下办公。后以“甘棠”来称颂官吏的政绩()

A.首联写诗人离任时,父老准备筵席,拦路相送

B.诗歌前四句写出了百姓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诗人内心对杭州百姓的愧疚之情,可谓情真意切

C.第三联描绘了因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干旱的田地多,农民遭遇饥荒的现实情况

D.诗人临走时,还能给父老们留下在钱塘增筑的湖堤工程以救助当地的干旱灾荒,其自豪的心情表露无遗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周瑜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诗歌形象,下列对这一人物的评价与本词一致的一项是()

A.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赤壁怀古》唐 王周)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唐 杜牧)

C.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 (《赤壁》南宋 岳珂)

D.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 (《贺新郎》元 邵亨贞)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